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3日對記者表示,在中國醫藥的創新發展過程中,需要多維度提升源頭創新的能力,把臨床研究機構轉變成創新源頭,不僅僅完成臨床診療,更要專注研究如何解決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
宋瑞霖指出,臨床機構要打破信息孤島,強化“醫、研、企”之間的合作,疏通臨床研究與產業、資本之間的通道,完善轉化醫學鏈條,與企業共同尋找全球最新的技術、最有可能突破的項目。此外,市場政策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醫藥行業的發展不僅需要產業政策的支撐,更需要市場政策的引導。
在中央及各地的政策支持下,中國的生物醫藥行業不斷發展升級。上海、蘇州、深圳等沿海發達城市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不斷積聚創新資源。然而,在生物醫藥的創新賽道上,源頭在哪里?何為源頭創新的“第一公里”。記者3日獲悉,在2023首屆浦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論壇上,產業界、高??蒲性核却砀魇慵阂?。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畢井泉認為,源頭創新就是原創性的創新,是推動科學進步、促進民眾健康、具有革命性意義的創新。近年來,一大批生物醫藥企業快速成長,生物醫藥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新增長點。“在中國要把源頭創新這件事做好,我們需要更多自信,這包括來自科研端的科技自信,來自政府端的監管自信以及來自企業端的產業自信,一棒接一棒,接力做好創新這件事!”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副會長陳啟宇直言。
“相信市場才是推動創新的力量源泉。” 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認為,“生物醫藥創新要充分重視國內和國際市場,從患者需求出發:一方面加大自主創新的能力建設,另一方面積極開展合作,包括政企合作、全球創新型企業合作,形成全球資源整合能力,支持中國創新企業。”在論壇上,通過政策扶持和資本孵化,共同推動和加速源頭創新的轉化落地,則是來自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深圳市坪山區產業資本投資有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生物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禮來亞洲基金等業界代表的共同期望。他們希望,在生物醫藥創新轉化過程中,市場的問題讓市場來解決,科學的問題讓科學來解決;政府要營造更加完善、公平的環境,與一流專業力量形成合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院長樊嘉亦強調,作為醫藥產業,只有對臨床上急需的產品進行研究,才能有更多屬于中國的原始創新產品和技術。他認為,合作才能共贏:政府在機制上和體制上大力推動創新、改革;同時,醫、學、研、產、政五力聯動,共同推進,才能形成高質量的原始創新,解決創新“第一公里”的問題。
“中國生物醫藥產業經歷了過去十年的快速發展,與國際先進水平的距離逐步縮短,正迎來從‘從無到有’到‘從有到好’的關鍵節點。”中國紅十字會會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希望未來繼續加大對生物醫藥領域基礎研究的戰略規劃引導和資金投入;充分調動科研機構和社會力量投身生物醫藥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深化開放合作,“走出去”“引進來”融入全球產業創新體系。
據悉,由中國醫藥創新促進會主辦的2023首屆浦江生物醫藥源頭創新論壇,以“激活源頭創新‘第一公里’”為主題,來自政、產、學、研、醫、資的200多位代表圍繞生物醫藥的原研轉化、創新路徑和政策機制展開深入交流。本次論壇得到了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的大力支持。
“要看到中國的創新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很大差距,應當大幅度增加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投入,激發科學家的創新活力,鼓勵原創藥物的研發,為原創性新藥商業化成功創造必要的條件。”畢井泉指出,“我們要針對生物醫藥高風險、高投入、長周期的特點,在研發、準入、生產、使用、支付各環節給予全鏈條的支持,努力營造一個鼓勵源頭創新的制度環境。”